您的位置 财经 正文

无学历要求、初级工所需从业时间缩短—— 养老护理员新标准释放积极信号

来源:益群网 发表于  2019-11-13 11:07:22

  近日,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的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开设育婴月嫂、养老护工、电子商务等行业培训班,吸引了80多名学员前来报名。学员经考核合格,将输送到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城市就业。图为9月11日,参培学员在养老护工培训课堂上进行实操护理知识学习。
  王 彪摄(人民图片)

  图为在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的“记忆家”,护理人员为认知障碍老人提供认知训练。
  新华社记者 黄安琪摄

  将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由“初中毕业”调整为“无学历要求”;将五级/初级工申报条件由“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”调整为“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年(含)以上”,等等。近日,《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(2019年版)》颁布实施,其中对养老护理员入职条件的放宽引发社会热议。

  放宽入职条件是否意味着对养老护理员要求降低了?这一调整背后有怎样的现实需要?未来养老护理工作将如何发展?围绕这些问题,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养老护理员、养老院、养老护理专业教育和培训学校。

  

  标准

  新标准对护理员在岗要求更高更全面

  25岁的艾今是一名养老护理员,从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毕业后,他进入北京双井恭和苑工作,算上见习的1年,已经从业4年多了。虽然是“科班”专业出身,但这1000多个护理的日日夜夜,让他亲身体会到这份工作对专业性日益强烈的呼唤。

  “感受太明显了,现在有照护需求的老人更多,需求更加多样化,而且老人和家属对于护理的要求也更高更专业了。”艾今举例说,一些失能老人会有康复性需求,护理员不仅要掌握科学方法,协助身体康复,更要做好心理疏导,帮老人保持心情愉悦;还有一些失智老人也需要特殊照护;如何跟家属做好沟通也是至关重要……

  随着工作接触的各类状况越来越多,艾今在工作中边做边学,也感到原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确涵盖不够。

  近日,《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(2019年版)》(以下简称《标准》)正式颁布实施。许多养老护理从业者首先关注的,是《标准》增加了对养老护理员的技能要求。例如,顺应居家和社区养老需要,在各职业等级中新增养老护理员在居家、社区养老服务中应具备的技能要求;强化消防知识在养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;关注失智老年人照护需求;新增“能力评估”和“质量管理”等两项职业技能。

  “新标准对护理员在岗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了。”北京市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石静说。从2001年设立至今,这所学校在养老护理培训方面已经走过了18年。“从早年间培训让护理员可以上手工作,到后来慢慢发展到涵盖心理知识、增强自我保护,再到现在课程体系不断丰富,养老护理员所需的基本技能技巧在不断升级。”石静说。

  技能技巧要求在“升”,入职学历门槛在“降”,这是《标准》调整的两个重点。

  随着对养老护理员能力要求更高,新标准不再“卡”学历了。这一改变也迎来了来自实践中的“掌声”。记者从许多机构的反馈中了解到,当前养老护理员仍以40岁以上的女性为主体,他们学历普遍不高,原来初中学历的门槛并不利于更多人进入养老产业,放开学历要求是顺应实际特征。

  在乐成养老首席运营官王菲看来,今年《标准》的突出含义便是“扩量”:一是增强养老服务护理人才的培育力度;二是降低养老服务人员的选拔标准,从而激励更多人加入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当中。

 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同志也介绍,本次《标准》修订的主要内容,一方面是扩大养老护理员队伍;另一方面是提升养老护理员素质。

  现实

  养老护理需要专业技能

  这样的调整背后,养老产业究竟面临怎样的现实情况?

  先来看一组数字。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同志介绍,当前,中国2.49亿老年人和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护需求日渐庞大,而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30万人,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。

  再以北京市有关部门披露的数据来看,目前北京市养老机构床位数已增加到12.6万张,而养老护理员数量却仅有7000多人。

  在运营中,养老机构更是面临着人才短缺带来的压力。王菲介绍,以乐成养老机构来说,入住老人绝大多数是失能、半失能和失智老人,年龄在70岁以上的超出80%。在这里,平均一名养老护理员要照顾三到四位老人,还要轮流值夜班,工作量很大。目前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在40岁—50岁的居多,面对高强度的工作,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决定了能否长期从事这项工作。而对于一些年纪较轻的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来说,成绩突出者多转行做行政管理、文职类工作,长期稳定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的人比较少。

  “养老护理人员短缺是养老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。”王菲说,“多数养老机构面临‘技工荒’,招工难、留人难,招的人多数都达不到标准,人才短板是业界共识。”

  不仅是数量上的紧缺,能力上的短板近年来同样突出。

  乐成养老在10多年运营中发现,护理员面对的老人逐渐呈现“四高”趋势:学历较高、精神和心理护理需求较高、老人本人和子女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、因为失智失能等慢性疾病而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的难度较高。

  而护理员队伍却呈现“四低”现象:学历文化较低、专业水平较低、薪酬福利较低、社会评价较低。

  这“四高”“四低”并行,让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的市场供需矛盾尤为凸显,也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提升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。

  需求和调整的紧迫性为许多方面所感知。“不干不知道,进来了才知道要学得特别好才行。”石静说,许多参加培训的在职学员这样感慨。更多相关从业者和家属也开始明白,养老护理需要专业技能,绝不是印象中伺候老人那么简单。

  前景

  细节、态度和保障缺一不可

  那么,新的标准颁布之后,未来图景将怎样展开?

  职业培训和专业教育被提上了更重要的位置。

  “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、200万名养老护理员、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,切实提升养老服务持续发展能力。”有关部门对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。

  实践中,针对养老护理的职业培训也正在升温。石静介绍,2018年,北京市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9000多人开展了培训,其中6000多人是居家照护者;2000多人是来自养老机构的在岗职工;还有一些是从业之前零基础来学习的;更有一些“70后”“80后”,他们有着高学历和稳定的职业,纯粹是为了更好地了解、照顾自己的父母而学。这种现象,他们今年是第一次欣喜地发现。

  而2017年,学校培训的人数还仅有1008人。“养老护理专业培训开始有声音,有热度了。”石静说,当前老龄化趋势发展,市场对养老护理人员需求有缺口,这毋庸置疑。更重要的是,很多人开始为了父母、家人主动了解和学习养老知识技能。“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和中年人,正在用更科学的眼光去认识衰老,更理性地理解养老护理的需求,推动着社会认识水平一点点向前。”

  鼓励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、健康服务与管理、家政服务、护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,培养更多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——对于职业院校,专业化人才培养也正在进展中。

  2015年,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,已连续招生5年。“社会和市场都对我们培养专业人才有很大的期待,专业毕业生就业也非常好,每届校园招聘会,学生基本都被‘一抢而空’。”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副校长、双龙校区主管张晶京说。不过,如何进一步扩大生源,仍然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。

  实际上,《标准》中不少举措也意在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。包括拓宽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空间,如打通职业晋升通道、新增“一级/高级技师”等级;缩短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时间,从业年限要求更低等。

  在艾今看来,养老护理行业能不能留住人,一是看发展前景,二是看能不能持续地学习新的东西。《标准》意在促进产业发展,释放了不少积极信号。

  “细节、态度和保障缺一不可。只有大力提高养老服务业的社会美誉度,增强社会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认同感,才能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其中。”王菲说,未来肯定有很多交叉领域人才进入养老产业,比如医院、公益组织、养老护具公司,甚至资本公司的中高端管理人才,产业越做越大,优秀的专业人才将不断涌现。

 
推荐阅读

要闻推荐

焦点新闻

热门图片

未经北京热线网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!